愧疚感能启动你改变就够了,太多了反而让你深陷自责的情绪当中,走不出来。
持续带着愧疚感,会在你的磁场上制造能量伤口,你的孩子会借此反过来操纵你,达到自己的目的——这又走到反面去了。
过去你操纵孩子,是你不对……
但,你老带着愧疚感,导致孩子见猎心喜,反过来操纵你,不也是不对吗?
关系应该是充满爱和亲密的,不是谁操纵谁的。
紫雨老师:
修炼是一种向内的阴性修为,所以,我更重视大家将学到的在生活上用出来,然后写成博文,沉淀自己,我和锦明老师、群主们会去看、去点评。
修炼不是一种喧嚣的热闹,反复问同样的问题,其实没太大的意义。
人生是要活出来的,要活出一个新版本的自己,如果不自我成长,老是重复问同样的问题,只是细节不一样,那是没意义的。
大家如果有表达自己的欲望,可以在中学群去聊,那边主要是给家长们讨论、发泄为主的,
我自己本身因为每天的信息量太大,很淹没,所以必须选择用更高效的方式,给大家创造价值。
先止而后能静,静而后能定,定而后能安,安而后能虑,虑而后能得
你们希望孩子能够静心读书,你希望孩子能做到的,最好自己先能做到。
身教大于言教,如果在自我成长这件事上,你自己都不能静心成长,那就不要批评孩子无心向学了,因为你的孩子,和你何其相似,你说是不是?
你孩子学的,跟他眼下的生活没有切身关系,所以静不下心来学,还情有可原。
但是,你现在学的,跟你眼下的亲子危机,切身相关,如果你也静不下心来学……
这其实表示,你孩子比你还强呢!
跟你切身相关的东西,你都不能好好沉下自己来学,又如何能怪责孩子,沉不下心来学跟自己不相关的东西?好好想想!
你们之前一直居高临下去指责孩子,是因为还没找到正确的观察角度,一旦找到了,就会发现:要改变自己、自我成长,是需要持续的自我操练的,不是一件易事。
当你体会到了,你对孩子的怨气会变成同理心,你的姿态从指责孩子的种种不是,变成:
孩子,爸妈知道你也不容易,让我们一起成长吧,好吗?
这个时候姿态就对了,姿态对了,后续你讲的话,他才听得进去。
有些人喜欢问我:老师,我昨天碰到孩子的一个情况,应该怎么办?
这种问题,其实都是舍本逐末的问题。
孩子出什么情况,其实都已经是下游、是结果了。
你老想要去处理结果,你是处理不完的。
就好像如果河的上游有人丢垃圾,你在下游收拾垃圾永远收拾不完的。
记住:孩子的某种行为/情况,是处理不完的,那是下游了,是结果了。
是的,有时被孩子反击或指责时,真的哑口无言,但也不得不承认是自己做的不够言行一致,问题还在自己这里,没资格指责孩子。
而宇宙没有意外,今天他会有这种所作所为,跟你过去一路以来的教养方式、沟通方式、互动方式,都是不可分割的。
你必须认领你的造物:
1. 不将责任推到对方身上去,说是他的错
2. 不因此而批判他,给他贴一堆标签
3. 承认这是自己的造物,我认了
然后怎样?
有人喜欢问我:
紫雨老师,我孩子今天做了这个行为、说了这句话,我应该怎么办?我应该讲些什么?
这些都是无效的问题!
我说了,孩子今时今日的所作所为已经是下游了,你去处理下游的垃圾,是处理不完的。
你怎么说都是没用的,你以为孩子还小啊,能够被你的嘴皮子糊弄过去?
他们都是人精了,等着挑你逻辑上的毛病、等着挑你言行不一的地方。
你要做的不是“讲些什么”、“做些什么”......
你要做的是
1. 在心态上认领自己的造物,没有怨气
2. 继续回头修炼自己
你可以写博文,尝试还原分析,自己当初是怎样创造出今天的孩子的——不带情绪的还原分析。
不要带上太多的愧疚感
愧疚感能启动你改变就够了,太多了反而让你深陷自责的情绪当中,走不出来。
持续带着愧疚感,会在你的磁场上制造能量伤口,你的孩子会借此反过来操纵你,达到自己的目的——这又走到反面去了。
过去你操纵孩子,是你不对……
但,你老带着愧疚感,导致孩子见猎心喜,反过来操纵你,不也是不对吗?
关系应该是充满爱和亲密的,不是谁操纵谁的。
所以,什么是智慧圆熟的关系?不操纵,也不被操纵!
既不操纵孩子,也不要被孩子利用你的愧疚感进行操纵。同意吗?是不是很有智慧?
你当父母之前,没有接受过【父母就业培训】,当初你是滚了床单,一个不小心就当上父母的……
因为你没接受过培训,所以你没当好父母,也是很正常自然的,不是吗?
你也想当好父母,但因为你没受过培训,所以你当不好,你也不想的,不是吗?
既然你没受过培训,你唯一能做的就是拷贝上一代的范式……
这就是为什么上一代的悲剧总是能够延续下去。
我第一次讲这个东西,大家听好了……
所以,什么是正确的重新当好父母的心态?
1. 深切检讨自己过去的教养不当,承认是自己的错误,认领自己的造物
2. 怀着愧疚之心,下大决心改变
3. 扔掉愧疚之心,好好重新开始
愧疚感,只能用来作为启动自己下决心改变的工具,但不能带着上路太久,否则,你背负的心理负担,会让你喘不过气来。
天天看到孩子就觉得愧疚,你又如何更好的去爱?
当你觉得愧疚,你给出去的只是【还债】,而不是【爱】!
所以,当你总是愧疚的时候,你就没有爱了,心里满满都是【债】,当蛋壳有缝隙了,苍蝇就会来叮了,你孩子,会开始利用这一点,向你予取予求。
结果,你不但不能导正他,反而被他一起拉进漩涡里。
所以,教养孩子,大家看到什么叫做过与不及了吗
1. 操纵太过,引起孩子的叛逆与疏离
2. 愧疚太过,引起孩子的讨债与操纵
当你不著两边,守中道,你的能量就无懈可击。
只有当你的能量是平衡的时候,你才能够领导他,只要你还带着负能量,不管是抱怨、鄙视,还是内疚、自责……
这种情况你都不能真正领导他,或改变这个局面,难拿捏,所以才需要学习、需要修炼啊
你孩子,想要做自己,同时又满足父母的期望……
你觉得他容易拿捏嘛?
他又想要玩,同时又学业好,你觉得他容易拿捏嘛?
这道理很简单,简单到好像擀饺子皮,一开始擀饺子皮,不是太厚了就是太薄了,太厚了不好吃,太薄了一下汤就破了,怎么办?很难拿捏,是不是以后就不要煮饺子了?以后都买外边做好的?那你岂不是放弃了让全家人吃到你亲手包的饺子的机会了吗?
那该怎么办?
唯一的出路是:继续擀饺子皮,一次又一次,这次不好等下次,慢慢地,你会拿捏得越来越好,你的饺子越来越好吃,全家都爱吃
同样道理的:如果你愿意自我成长和改变,你孩子也是会给你机会的!不是说了吗:我们大家一起成长,好不好?
从此你也不怪孩子不听话,孩子也不怪你饺子皮太厚,孩子要平衡做自己和满足你,不容易,父母要拿捏不过与不及,也不容易
当你看到,大家都不容易,各有各的难处的时候,你就释然了:大家都是人而已,都不容易,我们应该互相鼓励、打气,谁也别怨谁!
你看,大家都不容易,既然如此,好好地相亲相爱吧!
根植于吸引力法则的亲子课程,教你用符合自然的方式,把孩子教养成格局非凡的人。
如果你想要跟一群志同道合的家长一起,成长为更智慧的父母,欢迎识别下方官方微信二维码,了解更多讯息。